并非同一实控人?蚂蚁集团回应与阿里关系

9月7日晚间,上交所披露了蚂蚁科技集团对于上市首轮问询函的回复。上交所对蚂蚁集团提出了六大类共21个问题,内容涵盖了股权结构、员工激励、业务模式、合规风险、数据安全、同业竞争等诸多问题。

蚂蚁集团推进“A+H”上市的脚步称得上飞快。8月25日,蚂蚁集团才向上交所提交了科创板上市申请。有分析人士指出,两地同步IPO在准备上多有重合之处,同时推进可节省时间。蚂蚁最快或将于10月在两地上市。

钛媒体摘取了问询函中比较受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整理。

业务独立,不依赖阿里体系

在问询函中,因为蚂蚁集团脱胎于阿里巴巴,上交所要求蚂蚁集团说明与阿里巴巴的关系。

具体而言,就是从公司实际控制权、经营决策情况等多角度论证,蚂蚁的独立性是否存在重大缺陷;公司的经营是否存在对阿里巴巴体系的严重依赖,以及公司是否具备面向市场独立经营的能力。

针对此问题,蚂蚁集团表示,从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业务出发,公司已将业务扩展到综合、广泛的数字金融科技服务(包括微贷科技平台、理财科技平台、保险科技平台)领域,为阿里巴巴集团平台及其以外的其他场景中的消费者和商家提供服务。

尽管存在高度战略协同,但蚂蚁集团已根据自身经营管理的需要建立销售、运营和研发团队,各自独立开展业务,建立了独立完整的业务体系。

同时,蚂蚁集团和阿里巴巴集团专注于各自的业务领域,业务范围具有明显差异,不存在对蚂蚁集团构成重大不利影响的竞争,不存在严重影响独立性或者显失公平的关联交易。

蚂蚁集团也在回复表示,其年度活跃用户超过10亿,而阿里巴巴集团中国零售市场年度活跃用户已超过7.4亿,双方均覆盖了中国绝大多数互联网用户,客户基础天然重合,在客户基础方面公司不存在对阿里巴巴集团的依赖。

从实际收入贡献来看,报告期内蚂蚁集团向阿里巴巴集团收取的收入占当期总收入的比例均低于10%。

阿里巴巴集团是蚂蚁的第一大客户,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及2020年1-6月,公司向阿里巴巴集团提供服务取得的收入分别为58.16亿元、78.49亿元、97.73亿元和44.70亿元,占公司当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8.89%、9.16%、8.10%和6.16%。

另外,蚂蚁的客户主要包括阿里巴巴集团、金融机构合作伙伴(包括银行、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及其他持牌金融机构)及商家等;供应商主要包括阿里巴巴集团、向公司收取交易成本的商业银行、服务器及带宽供应商等。

与阿里并非同一实控人

除了阐释业务体系独立、在业务和客户均不依赖于阿里体系,蚂蚁金服还强调了公司与阿里巴巴并非同一实控人。

根据蚂蚁集团回复,蚂蚁集团的实控人是马云,马云能够实际支配杭州云铂股东会与行使蚂蚁集团股东权利相关事项的表决结果,并通过杭州云铂控制的杭州君瀚及杭州君澳间接控制蚂蚁集团50.5177%的股份。

阿里巴巴集团间接全资子公司杭州阿里巴巴持有蚂蚁集团32.6470%股份,但不是蚂蚁集团控股股东,阿里巴巴集团也不控制蚂蚁。而阿里巴巴集团由阿里巴巴合伙来提名和委任董事候选人,阿里巴巴合伙的合伙人是一人一票,马云并不控制阿里巴巴集团。所以蚂蚁集团和阿里巴巴集团不是同一实控人。

与微信支付不具可比性

在国内数字支付领域,蚂蚁集团往往会被拿来与腾讯的微信支付做比较。上交所对蚂蚁集团面对的竞争环境也表示了关注。

在招股书中蚂蚁集团表示没有可比公司,在问询中公司仍表示:在中国以及全球范围内暂无直接可比公司。

蚂蚁集团称,在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领域,公司为用户提供全面的数字钱包解决方案,涵盖多种先进的数字支付功能,以及可以迅速、顺畅获取的数字金融和数字生活服务。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支付服务的企业较多。

国内市场由腾讯运营的微信支付也提供类似的数字支付服务,但这些企业提供的支付服务和公司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业务存在一定差异,并不具有可比性。

或将花费不低于220亿元激励员工

上交所在问询函中问及,蚂蚁计划设立境内外员工激励计划,拟在上市后通过增发或回购等形式,以不超过9.14亿股股份用于未来约4年的员工激励,大概要花多少钱。

蚂蚁集团回复称,为测算未来4年即2021年至2024年预计股份支付的财务影响之目的,公司基于多项假设进行了测算,预计在未来4年需确认的成本费用总额将不低于220亿元。

其中,上市前后所涉及的境内外激励计划的过渡安排所授予部分需确认的成本费用总额预计为60亿元,其他上市后新增授予需确认的成本费用总额预计不低于160亿元。

未来有哪些重点投入的技术领域?

在对募投项目进行补充说明时,蚂蚁还详细披露了拟重点投入研发的技术领域及方向,包括人工智能、风险管理、安全、区块链,以及计算及技术基础设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