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经营困局 海王生物依靠定增“补血”

近年来,海王星辰连锁药店遍布城市的街巷,好似一派繁荣景象。而对于其所属上市公司海王生物来说,这种繁荣的背后,却也留下了不少隐患。如今,海王生物依靠定增“补血”,背后的控股股东——海王集团全额认购,但公司归属净利润连续三年下滑、深陷经营困局的现状仍难解决。

财报显示,自2017年,海王生物的业绩到达顶峰之后,便开始净利润三连跌。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84亿元、415亿元和287亿元,同比增长53.90%、8.11%和-6.38%;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为4.15亿元、2.41亿元和2.00亿元,同比增长-34.84%、-41.89%和-45.20%。

上述数据显示,海王生物的业绩问题并不是突然出现的。海王生物成立于1992年,作为一家上市逾22年的资本市场老兵,海王生物在医药制造、商业流通和零售连锁的的医药类上市公司中摸爬滚打,通过不断扩张,维持自身在医药企业中的市场竞争力。但是,在疯狂扩张的过程中,也容易暴露出自身的缺点和不足。

2016年至2018年,海王生物耗资60.49亿元收购兼并70多家公司,以改善主营业务的短板。然而,在扩张的同时,对资本杠杆的依赖也会加大,兼并收购回的公司,不是简单的财务报表上的合并和人事任命上的更改,它要求理顺企业发展的脉络和把握杠杆的尺度,以及子公司和公司的融合发展。从财务数据上来看,很明显,海王生物并没有做到这些。

2017年至2020年前三季度,海王生物的有息负债规模持续增加,且以短期借款为主,具体数据显示,海王生物的短期借款从2017年的43.45亿元不断攀升至2020年三季度的115.9亿元,而年末资产负债率也分别高达79.05%、82.69%、80.93%、79.81%。值得一提的是,截至三季度末,海王生物控股股东海王集团目前持有公司股份1,216,445,128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4.03%,质押股份数量为1,214,318,878股,质押率高达99.83%,近乎满仓质押。

在业绩持续下滑和负债持续攀升的背景下,海王生物不断“补血”。2020年2月,海王生物一次性抛出两大发债计划,合计募资10亿元;8月7日,海王生物发布2020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的公告,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651,041,666股,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5亿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而除了财务数据上的“难看”,海王生物的子公司在销售药品过程中,也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

今年8月,海王生物旗下内蒙古海王医药有限公司在内蒙古自治区药监局抽查中发现2批次药品不合格,六安海王医药有限公司销售不符合规定的“复方愈创木酚磺酸钾口服溶液”,9月份,广东省药监局公布的关于药品GSP跟踪检查的通告公告显示,海王(湛江)医药有限公司的检查结果为限期整改。

此外,半年报显示,海王生物今年上半年的研发投入为2295.87万元,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1.26%,且仅占公司上半年总成本的0.15%,对此,海王生物表示,部分研发项目投入减少所致。

事实上,对于海王生物这样的企业来说,“走得快”往往不会“走得稳”,甚至会因为一些问题和磕绊而“摔跤”。在扩张的同时,兼顾持续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针对性调整,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才是应对之策。

关键词: 海王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