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还能涨多久?来看工信部最新回应
综合媒体报道,今年一季度,我国工业经济持续恢复,工业生产总体基本恢复到疫前正常水平,工业增长逐渐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4月20日,国务院办公室举行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发言人、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赵志国介绍2021年一季度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并就如何解决汽车芯片短缺,大宗商品上涨对制造业有何影响,如何发力智能网联汽车等热点问题一一作出回应。
来看发布会上的十大要点:
1、一季度工业经济持续恢复、稳中向好,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5%,前两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大幅增长1.79倍。信息化发展态势良好、活力彰显,电信业务总量按上年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27.4%,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8.7%。
2、一季度智能低碳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1倍和1.1倍。
3、一季度新产业新产品增势强劲,一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1.2%和39.9%,两年平均增速分别达到12.3%和9.7%。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1.6%,两年平均增速达到10.7%。
4、工信部近期针对汽车芯片的短缺问题,组织汽车企业和芯片企业共同编制了《汽车半导体供需对接手册》,推动缓解当前的供需矛盾。
5、工信部认为,大宗商品价格不具备长期上涨基础。总体看,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制造业有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总体可控。
6、工信部正在编制“十四五”及中长期制造业发展相关规划,包括制造业总体发展规划,工业基础、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规划,以及重大技术装备、原材料等重点行业规划。
7、工信部将从完善管理政策和标准、强化关键责任链监管、持续整治热点难点问题三个方面推进APP个人信息保护治理工作。并将发布《APP个人信息保护管理暂行规定》。
8、工信部指出,智能网联汽车目前正处于技术快速演进、产业加速布局的关键阶段。下一步将加大网联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完善技术标准法规和安全监管体系。
9、工信部正在积极开展“十四五”大数据产业规划的编制工作,现已形成初稿,正在征求各方意见。
10、针对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工信部将推动建立老年人应用智能技术困难的长效机制。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制造业影响总体可控
今年以来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一直受到多方关注。日前,发改委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给出的研判是“不具备长期上涨基础”。对此,黄利斌也给出了相同看法。他指出,总体看,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制造业有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总体可控。
黄利斌表示,我国工业体量庞大,部分大宗商品海外采购量也非常大,相关商品价格上涨对PPI影响非常直接,近几个月上游行业的产品出厂价格都呈现明显的上涨态势,并随着产业链向中下游传导,尽管部分上游企业盈利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在相当程度上也加大了下游企业的成本压力,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与此同时,也要看到相关涨价因素多具有短期性和突发性,我们认为大宗商品价格不具备长期上涨的基础。”黄利斌表示,我国具有充足的宏观调控政策空间和强大的国内市场潜力,制造业门类齐全、产能充沛、供给充裕,市场自我调整的适应性较强,有关部门也已经在采取措施加强保供稳价的工作。总体看,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制造业有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总体上还是可控的。
黄利斌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积极采取举措推动稳定原材料价格:
一是,加强运行监测和价格监管,稳定市场预期,及时发布运行情况,做好舆情引导,防范市场恐慌性购买或者囤货。配合有关部门坚决打击垄断市场、恶意炒作等违法违规行为。
二是,支持上下游企业建立长期的稳定合作关系,协同应对市场价格波动风险,鼓励冶炼企业及加工企业进行期货套期保值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