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发,撑起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华菱湘钢海工钢挺进南海
春寒料峭,生机勃勃。2月16日上午,一辆满载华菱湘钢为中海油生产的S420级别轻量化高强海工钢的汽车,从湖南湘潭出发,驶向广东珠海。不久后,这些钢材将随着深水导管架到位于南海腹地的流花11-1/4-1油田二次开发项目中服役。截至目前,华菱湘钢已经将6000多吨S420高强海工钢交到了客户中海油手中,用来建造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
肩负使命——助建“十四五”海洋平台里程碑项目
2021年11月,华菱湘钢海工钢销售和研发团队收到客户中海油的消息,流花11-1/4-1油田二次开发项目2.6万吨深水导管架主结构用S420高强海工钢全部由华菱湘钢独家供货。
流花11-1/4-1油田二次开发项目是我国深水能源开发、推进科技创新和解决“卡脖子”核心技术的重大项目,是中海油“十四五”期间的里程碑式项目,将推动我国深水超大型海洋油气装备的自主设计建造能力取得新的突破,为南海后续深水油气田开发提供良好的应用示范。
项目将新建一座24井槽的四腿导管架钻采平台、一艘6万吨级圆筒型FPSO(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其中,流花11-1平台导管架所在海域平均水深324.5米,导管架设计高度338米,位居亚洲第一,建成后将刷新陆丰15-1平台导管架302米的亚洲纪录,成为我国深水导管架建造史上的又一里程碑。流花11-1平台导管架重量超3.7万吨,相当于4个埃菲尔铁塔的重量,预计使用约2.6万吨S420高强海工钢,这是国内此级别高强钢首次应用于深水导管架主结构,对中国海洋平台材料升级换代有重要意义。
独家供货——在国内外钢铁巨头竞争中脱颖而出
新的材料首次应用,将面临焊接施工、极端天气、尺寸控制和重量控制等高风险,产品要求极高。为确保新材料使用安全,客户大幅提高了材料的各项性能标准,特别将CTOD(裂纹尖端张开位移)标准提高50%,同时还邀请了中国船级社、挪威船级社、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大学、钢铁研究总院等业内有影响力的单位进行认证、监理、检测和全流程监控等。
2020年5月底,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参与竞标的4家钢厂,均是在国内宽厚板领域有重大影响力的头部钢厂,竞争激烈。接到研发任务,华菱湘钢技术研发部门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产品研发过程中,在不到3个月时间内就完成了产品研发,并顺利通过中国船级社三方认证。2020年10月份,华菱湘钢送焊评板到海工场地,顺利通过海工场地焊接试验、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和天津大学CTOD试验和北京科技大学微观组织评价。
“华菱湘钢最先送样试验,并且一次性全部通过客户指定的第三方认证机构的认证。”海工钢研发工程师脱臣德介绍说,在第一轮钢板试样送检过程中,只有华菱湘钢420兆帕海工钢满足所有技术条件。为了确保满足相关竞标规定,客户优化调整了部分技术指标,并在国内外钢厂中进行了二次筛选,又引进了几家国际钢铁巨头,经过竞争,最后由华菱湘钢独家中标全部420兆帕级别高强韧性海工钢。
“能在如此重要项目的竞标中脱颖而出,独家供应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主结构用钢,充分证明了华菱湘钢在宽厚板技术研发、生产工艺、产品质量等方面的实力。”华菱湘钢品种研发首席工程师肖大恒说道。
影响深远——推动海洋平台钢铁材料升级换代
“这是国内420兆帕级别高强海工钢首次大批量应用于深水导管架主结构的建设,承载着中国海洋平台材料升级换代、填补国内空白的历史使命。它在研发、生产、运输等环节都有着特殊的要求,我们必须确保万无一失。”肖大恒说,为百分百保证产品质量,华菱湘钢对炼钢、轧钢、产品检测等过程做出严格规定,每一个浇次进行低倍取样,大幅提高内部质量控制级别,以华菱湘钢目前最严的产品质量标准为客户交货。
正是这批钢材在海工领域的“首发”意义,决定了它的质量要求特别严格。在流花11-1/4-1油田二次开发项目之前,海洋平台导管架主结构用钢基本上以S355级别海工钢为主,用S420高强海工钢替代S355海工钢,是海洋平台钢铁材料的一次升级换代。如果使用S355海工钢,流花11-1平台导管架下水重量将增至4万吨,远超亚洲最大驳船“海洋石油229”的下水能力,安装运输将非常困难。新一代轻量化高强海工钢的使用,不仅能够大量节省钢铁材料,降低成本,还能大幅减少海洋平台自重,有效降低制造、运输以及安装难度,将对中国整体海洋平台技术进步产生深远影响。
“海洋平台导管架动辄要在海上运输几百海里,材料的升级换代必然会带来运输、安装、维护等方面的革新。”肖大恒介绍,鉴于项目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目前由中海油研究总院牵头,华菱湘钢、北京科技大学、钢铁研究总院、中海油深圳分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公司、天津大学、中海福陆等单位共同参与,成立了基于流花油田项目300米水深干式井口平台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组,正在申报国家发改委科研项目,有望得到批复。这是产学研用全产业链上的一次高水平合作,将进一步扩大华菱湘钢在海洋工程行业内的影响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