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线在市场上被经常使用不过由于均线的局限性实际上很多基于均线的方法并不靠谱吗?
关于股票均线分析的几点看法
均线在市场上被经常使用,不过由于均线的局限性,实际上很多基于均线的方法并不靠谱。我们经常会利用股价(指数)与均线的相对位置来研判股价(指数)的演变趋势,但这一方法缺少理论基础。
比如股价跌到20天均线我们会觉得要涨,因为近20天成交的筹码都已经被套住了。其实我们是相信了这样一个潜在的假设:筹码不会以低于买进的价格被卖出,或者说不会割肉。
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是这个假设并不存在。筹码被低价卖出是很正常的,因此20天内被买进的筹码仍然有可能被割肉卖出;第二是20天之前被买进的筹码也有可能被卖出。由于这两个问题都无法得到解释,所以我们的结论是:在此前任何一个交易日被买进的筹码都有可能被卖出,这就相当于我们的研判毫无意义。
实际上我们是把均线当成筹码的成本了,这是一个大误区。其实均线只代表20天内的成本(这里我们假设均方差为零,筹码就是以均价进行交易的)。我们都知道,很多单子都会分成几笔完成,对于大单子来说这几乎是肯定的。如果整个建仓的过程涉及不同的交易日,那么最后的成本只有投资者自己知道。以20天均线为例,假如某张10万股的单子在其间只有成交1万股,而其余9万股或者是在20天以前完成的,或者还没有完成,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那么其成本我们就根本无法得知。另外投资者的意愿也是会改变的,原来计划持有10万股,后来改主意了,决定减少或者增加,这样也会影响持有筹码的成本。既然筹码的成本根本无从知晓,那么对于所谓的主力的成本区也不应过分看重,要知道主力也是会割肉出逃的。
还可以将这一思路延伸到一些所谓的“筹码分布理论”上面。尽管目前通过交易所提供的更为精确的交易结果,我们已经可以更为有效地统计出筹码成交的价格,但其本质上与均线是一样的,不过是更加精确一些而已,然而我们仍然不知道这些筹码何时被卖出。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如果这些筹码中混有很多具备广义对倒性质的筹码,那我们又该如何来区分?
筹码被买卖的原因在于持有者的计划(与持有成本和获利多少并无多大关系),而计划是随时在改变的,因此仅通过均线系统并不能给我们带来明确的筹码被卖出的信息,实际上我们同样也无法通过均线系统得知更多的买方信息。
然而均线也并非一无是处,因为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那就是平滑性。某股前两天收盘价为8元,后两天收盘价为8.2元,那么这四天的均价就是8.1元,这是均线样本的来源,均线体现了一个平均的概念。比较均线和收盘价线我们可以发现均线平滑得多,而且参数越大均线越是平滑,这就是均线的平滑性。
股价有时候会突然远离均线,比如受到消息面影响。但很多时候这种影响只有偶然性,股价很快会回归原处,这种偶尔上蹿或下跳的波动我们称之为脉冲。脉冲对于股价并不具有实质性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对其进行修复,而通过均线的平滑性就可以做到。
均线的平滑性与筹码的成本关系不大,但能够提高一些技术指标的运用效率。比如,我们在运用“涨得多要跌和跌得多要涨”这个市场基本交易原理时会借用MTM这个技术指标进行趋势研判,然而MTM指标脉冲较多,所以我们就采用均线的概念,计算MTM的均线,称为EMTM。结果我们发现EMTM非常平滑,每次上涨和下跌的波动非常明显,这就为我们研判MTM的演变趋势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
其实,对于绝大多数经典的技术指标来说,如果添加一条指标的均线会更为有效一些,这是我在十多年前就提出过的。当然,增加一条指标均线与趋势研判方法不一定有直接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