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90后研究生,做科普收入抵不过送外卖,不得已靠卖鱼维持生活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1843位真人故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是乔老师 ,一个热爱大自然,喜欢养鱼养鸟的地质专业研究生。

8年前,我从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毕业,在一个同学的建议下开始搞科普创业,希望可以通过输出知识来获取报酬。

我们的科普活动受到了很多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但因为收费低,活动频率少,创业1年都没挣到钱。

一个研究生,收入抵不过一个送外卖的。面对现实,我选择退出科普活动,开始以卖鱼维持生存。

(2015年11月,在海南矿山考察)

1992年,我出生于河南乡下,家里两个孩子,我还有一个弟弟。全家主要经济来源,是依靠父母种地和农闲的时候打点零工维持。

父母的文化不高,不善言辞,却告诉我,只要我学得好,会尽自己的能力供我,所以我从小学习特别努力。

河南是高考大省,想要考出河南并不容易,至今我都非常怀念高中那段拼搏的时光。因为同学都是住校,大家全部从早上5点多起床,一直学到晚上11点甚至更晚,学习氛围特别感染人。

(2009年,在南阳5中教室)

那时候父母每个星期给我50块钱生活费,我只拿不到20块来买吃的,剩下的钱都用来买学习用的书。为了能吃饱,我们几个男同学每天都是等大家吃完才去食堂,因为那会菜降价了,师傅会很便宜地把剩下的饭菜打给我们。

付出总有回报,2010年高中毕业,我考上了长安大学的地质专业。

从上大学开始,我就很少和家里要钱。 我利用业余时间给学生宿舍送水,从1楼扛到6楼,记得当时一桶水可以挣不到1块钱。假期就去学校附近的手机店打短工,有时还会去发传单,一天可以挣40—50元。

对于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一边上学一边打工算不上苦。 我延续了高中的学习状态,一刻不敢放松,专业课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连续3年拿到了国家的地质奖学金。

(2013年6月,在新疆鄯善实习)

那时学校的奖学金每学期5000元,国家的地质奖学金是8000元,再加上打零工的收入,维持大学开销足够。

大三实习时,我去的是新疆戈壁滩的一处铅锌矿。临走之前,老师告诉我们做好心理准备,那里缺水,一个月不能洗澡,方圆几百公里见不到人。

2013年夏天,我和同学还有老师一起去了新疆,做户外采集标本。因为没有道路,我们沿着车轮印走进那个铅锌矿。

在矿上住下以后,我们每天早上8点吃过早饭出去采集。中午不回来,每个人带1个馒头,就着咸菜或者西瓜吃。下午4点多才返回住的地方。

(2013年7月,在浙江野外采集标本)

有一次去采化石,岩石比较软,我用刀砍的时候,没有掌握好力度,把左手的大拇指砍掉一节,当时就血流不止。虽然经过简单包扎,可至今都留有伤疤。

还有一次外出采集,中午的时候女老师中暑晕倒,情急之下我抱着她跑回驻地,没做防护,第二天胳膊脱了一层皮。

在新疆,最喜欢的莫过于傍晚的时光,我们经常会吃过晚饭后和老师一起去附近捡漂亮的石头,顺便欣赏夕阳。

1个月实习结束准备回家,才发现自己捡了好多石头,根本无法带回去。可看见哪个都爱不释手,不舍得丢弃,最后只能把行李箱的衣服都清空,装了满满一箱石头。

那段日子生活真的很艰苦,但每天觉得很充实和满足,直至今日,我都很怀念。 现在回想起来,这应该是我真正喜欢上野外工作、爱上科普的开始。

(2014年5月,在长安大学实验室)

因为当时已经喜欢上了地质和野外探索,觉得大自然太神奇了,就想在这个领域继续学习,所以大学毕业我攻读了中国地质科学院的研究生。

读研以后有了自己的私人空间,突然想养点花和鱼来装扮办公室的环境。 我从街上买了一个小鱼缸,买了几条孔雀鱼,慢慢地养起来。后来又买了一个大鱼缸放在宿舍里,养了很多卵胎生的鱼类,就是直接生小鱼的鱼。

繁殖得越来越多养不下,就送给周边的人,也因此结识了很多共同爱好的朋友。

后来,我觉得这个卵胎生鱼类繁殖太简单了,就开始去养一些卵生鱼类。刚开始买几块钱一条的,逐渐玩儿到了一两百一条的,而且也繁殖成功了。到最后我买三四百一条的斗鱼,也都繁殖成功了。

(2015年,读研时的工作室)

在繁殖的过程里,我体会到了很多乐趣,对生命也有了不同的认识,为之后我的科普创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研究生毕业时,正好赶上国家的科普大潮,当时有一个在中科院工作的同学,就建议大家搞科普方面的创业。 那会都刚毕业,没什么存款,觉得搞科普活动售卖的是知识,不需要多少启动资金可行,于是我们7个同学开始合伙创业。

2018年9月,我们在网上发布了第一期科普活动招募公告。活动时间定在了周末的上午,地点是北京门头沟区灰峪村。活动以家庭为单位参加,每个家庭收费199元,第一次就有8个家庭报名。

(2018年9月,第一期化石小猎人科普活动)

第一期的科普活动由我带队,是亲子自驾的形式,去北京的门头沟区灰峪村采集古化石。

我带大家认识了化石,了解了它的形成和意义,还有怎么辨别化石种类以及保存和制作标本 。第一次活动很成功,反响特别好。虽然我们没挣到钱,但能吸引目标客户已经很开心了,说明科普有市场。

当年10月初,我们又举办了第二场科普活动,这一次的主题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我带领参加活动的家庭,亲手制作小鱼缸,讲解养鱼繁殖的整个过程。

(2018年10月举办的生态系统活动)

那时市面上没有类似的活动,所以我们的科普活动特别新颖,吸引了很多人。

为了保证参加的家庭都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每期活动都限制不超过15个家庭参加。

当时其他合伙人不是有工作就是还在读博,大部分时间都是我和另一个小伙伴带队,而且只有我是全职,没有额外收入。

刚开始举办频率低,收费也低,所以一直没挣什么钱,到2018年底,陆续有4个小伙伴退出了科普创业。

(2018年,在北京国家森林公园红叶植物研学活动)

2018年底,发生过一次意外。

那次也是我带队,在室内做模拟琥珀的制作,由于松香熔化后没有及时倒出,过度加热导致冒出浓烟,招来了警察。这次的事也给我们提了醒,科学必须严谨,马虎不得。

我一直都喜欢动手,能做自己喜欢的事也很开心,但要通过这个爱好变现,发展成事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很难的。

我是全职在做这个项目,没有其他收入,坚持了将近1年,做了30多场活动,都不挣钱。养活不了自己,2019年7月我也无奈退出,但剩余两个伙伴仍在坚持。可后来因为疫情的原因,活动也很少。

(2019年12月,在水泉沟走冰)

退出以后,我开始和其他机构合作带各种活动,空余时间再繁殖些观赏鱼来卖。 如果说研究生那会养鱼纯属爱好,那么这个时期我就是靠卖鱼生存。

不过,通过繁殖鱼让我对繁殖充满了兴趣,后来又开始养鸟,研究鸟的繁殖。

从2019年开始,我先养了一些简单的雀鸟类,就是体积比较小,像麻雀那么大点的鸟。看那个繁殖的过程,觉得特别开心。

慢慢地繁殖了挺多种类,到后来又开始养鹦鹉。像虎皮鹦鹉、牡丹鹦鹉、玄凤鹦鹉我都养过,而且一直到现在还在养。所有品种也都进行了繁殖,从蛋到鸟儿,到长大,然后到繁殖,整个过程我都经历过。

后来我还跟一些老师合作,把孵蛋的过程转化为生命课程,通过动物的生命演化,来尝试解析生命。

(2019年12月带领小朋友们在小仓农场做绘本活动)

2019年8月,有一次带夏令营,同学们看我抓昆虫特别厉害,就送了我个雅号“毛毛虫”。我觉得这个名字特别有趣,也很贴切,后来就把它作为了自己的网名。

我在外面做了1年多,之前的合作小伙伴就过来找我,他说已经辞去了银行的工作,准备专心做科普,邀请我回去和他一起做。

经过了几年的实践摸索,我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对科普创业还是抱有很大梦想的,于是,2021年4月我又回到了科普创业的队伍。

这次重新回来以后,我们都有了经验,制定了合理的收费标准。

(2021年6月延庆世界地质公园科考)

回来以后的第一场活动是2021年6月举办的,地点是在延庆世界地质公园。当时是我带的队,参加的是7个家庭,不到20人。

为了打响这一炮,我卯足劲做了充分的准备,一天的时间输出了很多关于地质方面的专业知识。就在我感觉自己在这场活动中表现得很完美的时候,没想到公司收到的却是差评。

家长都抱怨听不懂,说以后如果还是我带队他们就不参加了。听到这个反馈我当时就懵了。

说实话,这个评价对我的打击非常大。我自认为付出了百分之二百的努力,自己累得够呛,可别人却啥都没接收到,这是一个老师最大的失败。

(2021年7月,在额济纳沙漠研学)

既然选择走这条路,就必须自己摸索钻研,后来我还真发现了问题所在。

普通人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很有限,我必须把专业的东西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内容,来吸引他们,而不是生硬灌输专业知识。对症下药,这个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后来,我们的活动从北京周边的半天增加到1天,增加到河北周末2天,最后拓展到假期去其他省份。随着多样化活动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公司也终于开始盈利。

当时也有其他机构来模仿我们的科普活动,但我们的活动和他们有着本质的区别。其他机构注重的是让孩子玩好,而我们注重的是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激发每一个孩子的潜能。

(2021年10月,在平谷溶洞科考)

我们的老师即便是兼职的,也全部是科班出身,地质知识方面讲得非常专业。

石头虽然不会说话,但我们会看出更多的东西,这个是普通夏令营或者旅行团做不到的。正是这些高质量的输出,在业界得到很多好评,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孩子们。

我的动手能力也非常强,有一次在河北的活动中采集了橄榄石,回来以后我制作成戒指送给家长,大家都非常喜欢。这种寓教于乐的活动,也让我们在行业中独树一帜。

现在有好几个孩子跟我学习养鸟养鱼。我妈说我研究生毕业了,整天带一群孩子东窜西窜,就像一个幼儿园老师。

不只是她,很多人不理解我对花鸟鱼虫以及大自然的热爱和痴迷,但我觉得这个过程中的乐趣是物质无法替代的。

(2022年7月,在河北宣化研学)

现在的孩子们很早就接触到网络,和大自然接触的机会少之又少,更不要提野外探险之类的活动。 我认为,适当地让孩子们做户外活动会增强他们的团队精神,多了解科普知识会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提高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希望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科普,越来越多的孩子爱上科普,让科普走进每一个家庭。

(欢迎关注本文主人公)

【口述:乔老师】

【编辑:目成】

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吧!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