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成为拉动经济第一动力
(资料图)
今年的复苏跟以往有所区别,今年由消费主导,而不是消费和投资形成合力。消费的恢复目前依赖消费场景放开后前期挤压性需求的释放,表现为以餐饮、旅游消费为代表的服务型消费趋势喜人。
放在以往,单纯消费的恢复并不足以撬动整体经济增长率满足目标要求,总能看到投资的身影。但是,由于疫情的特殊效应,今年消费仅凭“一己之力”就能撑起KPI任务,市场对逆周期调节工具的依赖性并不强。这从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以及货币政策一季度例会的表述中就能感受出来。
一季度货币政策例会表明,当前的货币政策已经处于复苏期的思维之中,央行开始考虑不再“逆周期调节”,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从“做加法”到“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宏观政策不仅扩大需求,而且注重“改革创新和防范化解风险”。
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得到缓解,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同时防风险表述再次出现,表明在完成全年经济指标任务难度不大的情况下,对应的调结构政策可能再次出台,只是现阶段“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因而政策整体还是处于呵护状态,对应的调结构力度可能不如2021年。
目前来看,消费独树一帜,而投资相对疲软的状态将持续。唯有等待,在“养”的过程中,内需逐步修复,经济内生动能逐渐转强,市场认为的“弱复苏”与政策认为的“好于预期”之间的分歧才会逐渐弥合。
结构性复苏也带来一些有趣现象,因为同样的经济增速,驱动力不同对市场的影响也不同。通常而言,只有以地产为代表的投资复苏才会带来大家想要的融资需求和资产供给。当地产缺席,而新的增长引擎尚未出现时,只能政府挺身而出,表现为企业和居民部门稳杠杆、政府部门加杠杆。
这种复苏路径,一方面政府能撬动的民间资源有限,不能跟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相比;另一方面,由于政府有意识地督促银行降利率,促使部分企业贷款利率甚至低于存款或者理财利率,存在资金空转现象。这也是宏观经济数据火热的同时,金融市场反应相对平淡的原因。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