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音乐出版社的前身: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诞生的万叶书店
人民音乐出版社前身为万叶书店,由钱君陶先生于1938年7月1日创建于上海。1954年10月,以万叶书店为主体,与中国音乐家协会出版部合并组建音乐出版社,赵沨任社长。
1974年8月,更名为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年9月8日迁入北京市东城区朝内大街甲55号。
历史沿革
人民音乐出版社的前身——万叶书店是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诞生的。1938年7月1日,在上海苏州河北海宁路咸宁里11号,“万叶书店”赫然揭牌。从此,一个在硝烟弥漫的战火中诞生,以出版音乐读物为主的出版机构在艰苦环境的磨难中顽强发展,为中国出版史写下了可圈可点的一页。
在日寇铁蹄下的“孤岛”上海,万叶书店经理兼总编辑钱君陶在相继投入市场的《小学活页歌曲》《小学音乐课本》《小学音乐教学法》和《中小学图画教学法》中,巧妙地注入了爱国主义思想,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深深地埋下了抗日救亡的火种。
1945年8月,日本侵略军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的喜讯,不仅令钱君陶欢欣鼓舞,也为万叶书店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为了发展的需要,钱君陶大胆向社会公开招股集资,并将万叶书店更名为“万叶书店股份有限公司”。1946年,钱君陶又在上海四川北路四达里投资合作开办了一家印刷厂,用以解决日益增多的文字、简谱排版之需。
新中国成立之后,印刷厂迁来北京,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刷厂公私合营。
1950年,“第一届全国出版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明确了新中国的出版方针、政策和方向——出版专业化,统筹兼顾,分工合作。鉴于万叶书店的强项和优势,钱君陶欣然采纳了挚友缪天瑞的意见:今后的万叶书店要侧重出版音乐书谱,向专业音乐出版发展。钱君陶立刻对原有的选题结构进行了调整,音乐书谱的比例逐年增加,在“新音乐出版社”组建之前,共出版音乐图书200余种。
1953年6月,私营上海音乐出版社和教育书店并入万叶书店,在上海卢湾区南昌路43弄76号成立了私私合营的“新音乐出版社”。
1954年10月,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各方有识之士的积极努力,中国音乐家协会出版部与新音乐出版社公私合营,在北京东城区沟沿头33号成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音乐出版机构——音乐出版社(1974年8月改称人民音乐出版社)。赵沨任音乐出版社第一任社长,孙慎任总编辑,章枚、钱君陶任副总编辑。人事、行政、财务隶属国家出版总局领导,编辑出版业务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主管。
1954~1965年,是音乐出版社始创与出版发展时期。1956年,为解决简谱、五线谱的出版需要,首次举办绘谱培训班,招收绘谱人员,负担五线谱作品绘制工作,同时成立了简谱排版所,并迅速投入了生产。1957年,全社机构做了调整,孙慎任社长兼总编辑,潘奇任副社长、副总编辑,张枚继任原职;设立了音乐理论、音乐作品、外国音乐、音乐期刊等编辑室及编务室。1959年,因业务不断扩大及兴建“北京站”用地原因,社址由东单沟沿头33号迁至和平门外西琉璃厂170号(原商务印书馆馆址)。1963年,增设音乐词典编辑室,何士德任主任。
1966年,在我国发生了“文化大革命”,音乐出版社的业务随之停顿。之后,部分人员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朝内大街166号),机构被撤销,大批人员下放“干校”进行“改造”。
1974年8月,由于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和群众音乐文化生活的需要,国务院决定恢复音乐出版社建制,更名为人民音乐出版社,隶属国家出版局领导(1978年以后直属新闻出版署)。
1975年,周巍峙出任社领导小组组长,主持社政。
恢复建制以后,“干校”下放人员陆续返回出版社上岗。全社职工增至110余人,很快又发展到200余人。图书出版机制不断完善,独具特色的排印厂于1976年重建。
从1978年起,人民音乐出版社先后由孙慎、潘奇、黎章民、杨昌霖、戴于吾、张昭华主持社政。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出版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随着全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在管理体制上,由纯事业性向事业单位企业管理转变,由单纯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换。
1983年11月,北京翠微路2号人民音乐出版社大楼落成。
出版社在“二为”方向、“双百”方针的指引下,既重视社会效益,又重视经济效益。在新形势下,社内机构多有调整,先后成立了音乐教育编辑室、增设经营管理部、建立音像中心和电脑绘谱中心、扩大自办发行及建立覆盖全国的发行网点(200余处)、成立磁带复制厂、创办以销售本社书谱为主营的华彩文化公司等。在读者中产生重大影响的期刊《音乐研究》《中国音乐教育》《钢琴艺术》先后创办出刊。
关键词: 人民音乐出版社 抗日战争烽火中诞生 万叶书店 人民音乐出版社有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