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伟:无需悲观,钢铁行业2022年仍将实现平稳增长

10月30日、31日,第十四届中国钢铁高峰论坛在郑州举行,来自全国商协会组织、钢铁企业等相关领域的近千位嘉宾到场,共同热议钢市变局,谋划未来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许伟,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李新创,河南省政府参事李涛等嘉宾先后发表主题演讲。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嘉宾都在演讲中提及能源问题。

本次峰会为期2天,由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指导,中钢网、天津友发钢管集团共同主办。10月30日进行本次峰会主论坛,包括上述嘉宾在内的钢铁行业相关人士作主题发言;10月31日则围绕钢铁行业绿色发展、产能优化、科技创新、兼并重组、行情走势等议题等进行六场分论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许伟通过视频演讲,许伟表示,近期经济走势存在不确定性,跟疫情散发、拉闸限电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有关,受欧美疫情、能源及芯片短缺、主要经济体财政和货币政策退出等国际因素以及内需潜力释放的限制、供给瓶颈短缺、PPI和CPI剪刀差屡创新高等国内因素影响,明年经济形势仍面临下行压力。

许伟强调,从宏观视角来看,需要关注能源保供、大宗商品和海运价格走势、投资动能恢复、出口订单转移等问题;对于钢铁行业,明年在稳增长和防风险的政策面可以有所期待,市场前景并不是那么悲观,钢铁行业或实现稳速增长。

以下为演讲全文:(本文根据演讲实录整理而来,经本人审核同意后发布)

大家好!围绕宏观经济形势和对钢铁业的影响,我的发言分三个部分。

一、当前的运行态势怎么看

大家可能有个感觉,往年到了这个时候,全年增长大局基本已定,但今年各方面数据传递的信息有些分化,经济走势还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三季度以来,受疫情散发等多重因素影响,经济恢复势头放缓,主要经济指标回落,GDP同比增长4.9%,较二季度增幅下滑3个百分点。其中,如果把季节性波动剔除掉看,工业增加值明显回落,服务业恢复一直相对疲软,仍处在潜在增长路径下方。这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是低基础效应消退。由于去年疫情对经济的直接冲击主要集中在一季度,影响程度前高后低,导致今年经济增速的基数效应也是前高后低,四个季度分别为13.2、2.2、0.6和-0.9个百分点,全年是3.1%。因此,与二季度相比,三季度基数效应进一步消退,降幅为1.6个百分点,对同期GDP同比增速3个百分点的降幅贡献超一半。

二是疫情散发的影响。7月下旬开始的疫情冲击,8月份影响最为突出,9月份散发影响基本得到控制,当然现在在北方地区再次出现。服务消费受影响最大,商品消费次之,对投资影响短暂。其中,8月份与消费增长的常态增长路径相比,商品支出恢复进度分别较6月份下降4.4个百分点,餐饮支出恢复进度降幅为10个百分点。从工程机械每日开工变化看,疫情对全国工程施工的影响总体上仅持续了约4天。结合其他服务消费的变化,疫情冲击估计在大约在0.7个百分点。

三是拉闸限电影响。影响主要集中在9月下旬,根据上半年完成情况,大概是9个省市处于红灯区域、10个省份黄灯区、11个省份绿区。根据限电地区的经济总量占比、受限电企业比例,使用量比例、限电时长、上下游间接影响以及库存缓冲等因素,拉闸限电影响大致在0.4个百分点左右。

此外,大家可以看到,从8月份开始,主要城市房地产销售降幅明显扩大,销售疲软、回款缓慢,进一步拖累了投资。综合考虑房地产销售和投资下滑、洪涝灾害、双减等因素,大致拉低了经济增速大约0.3个百分点。

二、明年经济稳定运行仍面临一定挑战

从国际看,复苏分化导致政策周期错位,我国率先恢复的相对优势削弱,外部环境仍然错综复杂。

一是欧美等国放宽旅行限制,我国面临边境开放落差。欧美等国不断放宽对已完成疫苗接种游客的旅行限制,一些国家比如新加坡已经明确宣布“清零”策略,转向“与新冠病毒共存”。明年预计更多国家将减少入境限制甚至放开边境。我国可能面临“开放落差”带来的新压力,出口订单存在回流隐忧。

二是能源、芯片等短缺影响全球蔓延。全球能源供不应求局面尚未明显改善,煤炭、石油、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加上拉尼娜现象可能导致今年冬天北半球气温更低,能源短缺问题可能更加突出。芯片全球性短缺导致汽车、电子产品等多个行业生产明显受限,这一局面可能延续到明年二季度。

三是主要经济体财政和货币政策退出对我国的外溢效应显现。货币方面,美联储政策退出的通胀条件已经满足,就业条件基本满足。随着经济加速恢复,失业率持续下降,通胀水平更加接近政策目标上限,主要央行政策转向时点更加临近。美国失业率降至5%附近,岗位缺口超过1100万。美联储大概率将于11月或12月开始缩减债务规模,并在明年下半年启动加息,可能导致全球金融资产价格出现调整,包括我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将面临资本流出和汇率贬值压力,企业海外债务偿付压力加大,违约风险上升。

财政方面,各国紧急救助相关的财政政策退出条件逐步具备。综合产出缺口和预算赤字变化,2022年主要经济体财政政策对经济的支持力度下降。但结构上看,主要是与疫情直接相关的紧急事项支出下降,对于复苏巩固和中长期优先事项的支持力度有所提升。考虑到主要经济的产出缺口进一步收窄,财政支持退坡总体看不一定会造成较大的紧缩效应,但对于中低收入群体、与政府支出相关岗位、受疫情持续冲击影响较大行业等薄弱环节产生不对称冲击。

从国内看,经济运行面临供需双弱的挑战,稳增长和防风险压力凸显。

一是内需潜力释放受到多重限制。受低基数效应减退、疫情散发、居民支出意愿不足等因素影响,消费增速仍难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建筑装潢、家电等房地产相关消费和燃油车等耐用品消费低迷。疫情散发制约旅游、住宿、餐饮等服务业经营,家庭教育、体育健康等面临有效供给不足。资金循环不畅、债务压力凸显,投资增长动力不足。其中,重点城市土地流拍增多,今年已完成两批集中供地的15个热点城市共挂牌700宗地块,其中流拍及中止交易数量达206宗,未来一段时间房地产投资增速可能延续低迷。基建投资在债务约束和收益项目不足情况下反弹幅度有限。

二是供给瓶颈有效缓解仍需要一定时间。四季度以来“拉闸限电”情况逐步缓解,但调研发现,一些企业仍受到有序用电、错峰用电的影响,减产比例达到10%以上。美国港口码头作业效率和集装箱流转的影响短期难以消除,外贸企业仍面临的“运价高企、货出不去、款回不来”局面。

三是部分领域债务风险显现影响金融稳定。明年到期地方政府专项债3.1万亿元,城投债2.7万亿元,财政部入库PPP项目政府付费0.32万亿元,合计约相当于去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的七成,债务集中偿付压力加大。

四是企业投资和经营预期不稳。PPI和CPI剪刀差屡创新高,上下游企业利润分化明显,下游企业成本压力较大。政策落实当中存在标准不明确、目标不清晰、政策间不协调、“一刀切”等情况,造成企业预期和市场信心不稳。小微企业综合贷款成本仍然明显偏高。根据发展研究中心9月底对全国15000家企业开展的问卷调查结果,企业最近一次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平均合同利率和综合贷款成本分别为6.24%和8.40%。

综合来看,明年出口增速回落和内需增长疲软存在碰头的可能,稳增长和防风险压力较为突出。9月份,M1同比仅增长3.7%,处于历史相对地位,反映了企业自有资金趋紧。M1变化领先PMI大约半年,这意味着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经济承压。积极财政政策对冲作用有所减弱。前9月,全国公共财政支出同比增长2.3%,为过去三十年来次低,仅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公共财政收入则增长了16.3%。9月底财政存款同比增速高达16.1%。

如果没有积极有力的政策支撑,产出缺口存在进一步拉大的可能。需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用好宏观政策空间,前置政策发力节奏,增加保供稳价力度,积极推动经济供求两端平衡恢复,促进经济增速尽快回到潜在路径。

三、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结合钢铁行业的运行,从宏观视角看,后面还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能源保供的问题。这个月,能源保供稳价力度明显加强,相关主管部门9天28个文。动力煤期货价格也坐了过山车。供给端,核增了2亿多的产能、同时扩大进口,港口库存略有上升。需求方面,严控高耗能项目,部分用电紧张的地区仍然在实施错峰用电。价格方面,扩大了电力价格上浮区间,高耗能企业涨幅不限。市场秩序方面,加强整顿违规存煤场所、研究干预煤价措施、开展现货市场价格专项督查。这些措施都能够促进供求进一步恢复平衡,缓解供给紧张。但目前冬储水平仍然低于前两年同期水平。如果拉尼娜现象导致今天冬天气温偏低,局部煤炭供求紧张的局面还会显现。

对于钢铁行业而言,可能喜忧参半。煤炭价格下降,有助于降低长流程的成本。而电价上升,可能短流程的成本上升得更多,而且高附加值产品能源成本也会上升。由于双控双碳不是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因此综合看,如果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理顺、市场化程度更高,总体上还是有利于行业长期发展和转型。

二是大宗商品和海运价格。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全球需求恢复势头,二是供给约束。从需求恢复势头看,明年全球经济总体上仍然维持恢复性增长态势,不过步伐汇有所放缓,全球贸易增长全球商品贸易增速略高于同期GDP增速。根据WTO的预测,今年全球商品贸易增速约为10.8%,则两年平均增速为1.03%,比GDP增速高出0.1个百分点。2022年,全球商品贸易将回归常规增长路径,增速略高于GDP增速,预计增长4%左右,较2021年增速有所回落。二是供给约束会逐步缓解,企业会增加资本支出。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缓慢。比如,油气仍有较强的上涨动力,当前全球每天的产量仍比疫情之前少了大约500万桶。

综合来看,需求恢复势头边际放缓,大宗商品价格可能经历前期的冲高之后,进入一个调整的阶段,但由于供给约束缓解需要较长时间,可能仍将保持相对较高水平。

三是投资动能的恢复。前9个月投资同比增长7.3%,9月当月投资增速为负,其中基础设施投资累计同比增长1.52%,对投资总体增长的贡献大约为10%,处于历史相对低位。预计明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约5%左右。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平稳,预计约为7%。房地产投资方面,土地购置、房地产信贷、新开工、销售均有不同程度走低。前9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增长8.8%,9月当月同比降3.1%。从需求看,10月3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套数同比下滑21%。开发投资增速继续回落,不过随着政策的边际调整,投资预计能够大体持平,或者略微正增长。基础设施投资支撑力度有所上升,预计增长约6%。

四是出口订单转移效应。应该说,今年我国出口增长受益于一定的海外订单转移。考虑海外逐步放开,产能进一步恢复,订单转移效应可能会有所减弱。但如果看看结构变化,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比如我们看中美贸易区域结构,疫情之前,主要盟国+南美主要国家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增加了3.6个百分点,主要是替代我国对美的出口,但疫情冲击后又下降了5.3个百分点。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对美出口快速恢复,增速不降反升,替代的份额不是东盟,而是美主要盟国+拉美后院。从产品结构看,我国劳动密集型产能一直在向东南亚转移,长期看会影响我国这部分产品在欧美市场的份额,而机电产品在欧美市场的份额保持增长,这些产品更复杂度,对产业链和供应链完整性要求更高,有利于保持我国出口的长期竞争力。所以综合来看,明年出口增速会显著回落,但基本上能够保持和全球增速相当的水平。

总之,明年需要加大稳增长和防风险力度,落实能源保供稳价部署,加强政策协调和预期引导。综合来看,扩内需方面可以期待,加上外需并不悲观,钢铁行业仍有较多有利条件实现平稳增长。

关键词: 许伟 无需 悲观 钢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