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河钢承钢在市场价格下行时如何增效
10月中旬以来,钢铁市场震荡下行,在前期压减钢产量和能耗双控政策的要求下,河钢承钢采用以“低库存保供、低成本运行、刚性衔接、高效匹配、效益最大化”为主旨的经济高效生产组织模式,全员落实挖潜增效措施,通过优化铁前原料结构、提升钢轧系统效率、提高钒元素收率,持续提高成本控制能力,实现企业经营稳定向好。截至目前,该公司炼铁工序成本有效降低,炼钢、轧钢实行刚性生产组织实现能源效率最优,钒制品产线产量同比去年提升11%,45%钛精矿产量同比去年提升148%,实现挖潜增效1000余万元。
稳中求进——铁前优化成本结构
11月4日10时10分,河钢承钢4号高炉生产现场,南侧出铁口正在组织出铁,奔涌的铁水争相流入地下的鱼雷罐中。正在现场组织生产的作业长吴东海介绍说:“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我们加强生产组织管理,优化原燃料结构,落实提煤降焦和铁水含钒提升等措施,实现了喷煤比稳步提升,铁水含钒同比增长0.03个百分点。”
铁前成本占钢企产品总成本的70%以上。该公司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及调节作用,动态跟踪市场原料采购及原料质量变化,综合考评不同矿区钒粉品位,督导相关部门和产线实现最高性价比采购。该公司产线技术人员将大宗物料质量管控延伸至供应商,科学分析不同煤粉的热值和水分,用优质煤粉比例的提升减少焦炭消耗。
该公司炼铁专业技术专家张古兴表示:“大高炉钒钛矿冶炼低成本冶炼的关键还是烧结矿品位稳定,我们在原燃料结构优化过程中,增加试验频次,最大限度地提升本地高品钒粉的配比,使铁前吨铁综合成本同比降低了17元!”
截至目前,该公司铁前吨铁喷煤比同比提升3.4公斤,每月可降低燃料成本400余万元,铁水含钒比例的提升为钒制品工序增钒增效创造了有利条件。
争分夺秒——钢轧强化刚性衔接
利用有限资源,最大限度提高产线效率,这是河钢承钢今年下半年以来,持续推进和落实的重点工作。
河钢承钢150吨提钒炼钢系统负责生产组织的宋慧强介绍:“我们全面梳理生产工序耗时,将每个岗位甚至是每个钢种的工序周期进行定量化,进一步分解冶炼周期,在保证品种钢质量要求的情况下将高强汽车钢的精炼周期每炉次缩短7分钟,汽车钢单浇次整体时间缩短140分钟,每浇次多冶炼品种钢3炉,达到刚性生产模式下的生产效率最优、节能降本效果最好!”
10月份,精炼品种钢冶炼周期同比降低5分钟/炉,电耗同比降低1.8千瓦时/吨钢;氩气消耗降低0.11立方米/吨钢;低碳低硅钢的碳、硅成分合格率保持在行业先进水平……河钢承钢150吨提钒炼钢系统,坚持以刚性生产为基准,加强生产组织管理,杜绝非计划检定修,实现了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
同样的争分夺秒,也体现在轧钢生产组织中。
10月29日23时,河钢承钢第一棒材生产线开启,棒材作业区总作业长寇磊磊密切关注主控室内的加热炉参数变化:“这是为雄安新区保供的HRB500E含钒高强抗震钢筋,必须严格按照产品工艺规程,控制好加热炉的温度和时间,确保产品一次性生产成功!”该产线全面落实经济、高效的生产组织要求,科学细化排产时间,优先确保重点工程项目订单兑现。
与此同时,该公司轧钢专业技术专家褚文龙沿着轧线对冷却水和摆剪状态进行再确认。褚文龙说:“轧钢是连续生产作业,我们强化设备和工艺细节管控,全力确保轧机任何时间都能高效生产!”10月30日3时许,1000吨HRB500E含钒高强抗震钢筋下线。经检测,该产品各项性能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即刻发往雄安金湖未来城项目。10月份以来,河钢承钢重点工程直供订单兑现率、优质率始终保持在100%。
技术领航——钒钛资源高效利用
“10月份,氧化钒回收率环比提升3个百分点,实现了历史最优。”11月5日,河钢承钢钒钛技术研发中心在早例会全面总结10月份技术成果时,通报了这个可喜的成绩。
河钢承钢作为一家中国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技术的先导企业,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引领,推进钒钛产业绿色制造流程、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产业化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今年初以来,河钢承钢高度重视钒钛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应用,聘任钒钛专业技术专家10余名,首席专家1名,与中科院、东北大学、省级以上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合作关系,集中专业技术力量为钒钛产业技术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为激发技术创新活力,该公司创新实施技术攻关增值KPI(关键绩效指标)管理,将技术攻关项目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和时间节点,按周推进、按月考核,每一项科研项目都做到了有计划、有目标、有分工、有考核,激发了技术人员创新创效的热情。
钒回收率是衡量钒制品产线效率和效益的关键技术指标。该公司发挥内外智力团队技术优势,全面分析制约钒回收率再提升的关键问题23项,对原料焙烧、沉钒、钒提取等10余项工序进行优化,制订并采取控温、洗涤、净化钒液等40余项技术措施,实现尾渣含钒的进一步降低,实现了含钒废料的100%应用。钒回收率的提升不仅使得该公司实现月增效益200余万元,还为钒制品产量同比增长11%提供了优质的原料保障。
此外,该公司技术创新工作的有效开展还助力高端钒钛产品提质增效取得了进步,3D增材制造零部件、航空级片钒等高端产品性能指标突破,开发了航空航天客户2家;99.9%高纯钒电解液产线上下游贯通,实现产量提升50%和3.5价商用电解液的批量生产,为企业前行增添了新动力。